2018年6月份,零分贝品牌营销机构针对山东某地级市中小学生对教育APP、辅导培训情况,进行了调研,选取了1000名学生样本,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,获得了一些资料,希望对对目标人群是中小学生互联网等企业做参考。

一、学生手机使用情况
1)学生拥有手机量
 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学生手机拥有比例是47.36%,其中初、高中学生比例较高,小学生相对较少,他们拥有的手机大部分是父母替换下来的安卓系统手机。


 
2)学生使用手机用途:
A、玩游戏和看视频,喜欢的游戏和视频如下:
《王者荣耀》、《绝地求生》、《我的世界》、《幽灵行动》、《撸阿鲁》、《QQ飞车》、《跳一跳》、《爱奇艺》、《优酷》等。
在深度访谈过程中,甚至两名高中生反应,只要一拿到手机根本不会想和学习相关的事情。有些男学生,在与父母争抢手机中,碎片化玩游戏,尤其在假期阶段,学生们表现的更为强烈。
B、与同学交流
他们很少使用微信交流,主要是QQ交流, 学生有小群、班级群、甚至年级群,交流他们喜欢话题,甚至评价老师。50%学生拥有自己的QQ空间。
C、写作业时候使用
学生回家后的时间安排,写作业是学生们最大任务,老师布置了作业,需要使用手机,例如一起作业,都是在APP上留作业。
 
3)使用手机时长和场景
 在父母是否支持用手机的调研中,大部分的学生反映,是在父母监督下使用。高中生反映如果自己拿着手机,父母5分钟就得看一次。
 
学生使用手机的场景:91.8%学生,是在放学后回家使用。
 
  学生一天使用手机的时长,一般情况下独自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,时间长了害怕父母批评。
 
父母对学生使用手机有严格的限制,一般都是周末才让玩一次,学校也限制学生带手机上学。
二、学生使用教育APP情况
学生们经常使用教育APP品牌,作业帮和一起作业使用的较多。

 
通过访谈得知,一起作业APP、一米阅读APP在当地使用较多,主要原因是老师在APP上面留作业。

3)使用手机时长和场景
 在父母是否支持用手机的调研中,大部分的学生反映,是在父母监督下使用。高中生反映如果自己拿着手机,父母5分钟就得看一次。
 

学生使用手机的场景:91.8%学生,是在放学后回家使用。


学生一天使用手机的时长,一般情况下独自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,时间长了害怕父母批评。


父母对学生使用手机有严格的限制,一般都是周末才让玩一次,学校也限制学生带手机上学。
二、学生使用教育APP情况
学生们经常使用教育APP品牌,作业帮和一起作业使用的较多。



通过访谈得知,一起作业APP、一米阅读APP在当地使用较多,主要原因是老师在APP上面留作业。
其他教育APP,例如作业盒子、快对作业、一点通、番茄todo等APP,也有使用的,全译通是学生通过假期期间自己购买辅导书扫码获得。
学生们获取教育APP途径,主要是老师和自己查找,例如作业帮,是同学推荐。初中学生用教育APP较少,家长或老师会推荐辅导班,但推荐教育APP较少。



 
学生通过使用教育APP的主要功能后,才会对APP的其他功能了解,例如积分、排行榜等。
部分学生反映老师不支持学生使用教育APP软件,因为有的老师感觉APP的部分内容不准确,易误导学生。
目前学生用的教育类APP都是免费的。

三、学生对教育APP趣味功能的态度
 学生除了使用教育APP的主要功能,学生普遍反映添加游戏功能,男学生喜欢闯关、晋级、挑战、冒险等游戏,女生喜欢化妆游戏类,他们普遍对动漫、二次元感兴趣。
 学生希望通过积分或者学豆兑换小礼品或者换取直播课程,有的学生喜欢养宠物,用积分换取宠物食材。
 一起作业有奖励学豆功能,学生反映一起作业中的兑换礼品积分偏高。
 
四、学生参加辅导班情况
 小学生参加辅导班比较少,主要是学屋(学屋功能:可以指导作业,检查作业,讲解简单问题)。
 初中和高中生参加辅导班一般选择在周末,寒暑假,高中生一般选择辅导的科目为英语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。
 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原因是,一方面是家长没有能力辅导,另一方面是没有时间辅导,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愿参加辅导班或是家长安排。 
学生认为辅导班优势是,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和老师讲解清楚、有学习氛围。

五、对教育APP运营一点看法 
K12教育产品参与者分为:学生、 家长、教师、学校与辅导机构四方。针对C端收费的模式存在体验者与决策者不一致的问题,内容的优劣和学习效果成为付费的关键,加速了厂 商的优胜劣汰。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,学校、机构的B端竞争越来越激烈。
1)老师推荐不如孩子自动传播
首先产品对教学、学生有好处,但是除了满足学生的使用功能外,还需要学生社交元素,可以奖励货币、电子学习证书、三好学生、积分、荣誉、排行榜等,让学生感到有趣味,加强与学生的链接。
2)没有流量,就没有新的盈利模式
在教学教、学、测、练、评价值链中,选择入口最重要,从作业答疑入口,是学生的高需和高频,例如作业帮、学霸君、阿凡提等企业,可以直接影响C端用户,形成量级,进而产生新的盈利模式。一起作业也是从与作业有关系,从B端做起,学生使用量也很大。
3)学业测评遇到“风口”
 第三方学业测评,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,也成了“风口”,整体行业在国家政策驱动下,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,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、政府对测评刚性需求,催生了测评行业的高速发展。
 测评行业现状属于“倒金字塔”形状。对于教育管理部门,对测评认知度高,B端主动、刚性、竞争激烈、壁垒高;对于学校老师、学生/家长,认知度很低,C端被动、需要教育、几乎空白。
 试达、公众学业等测评企业,开发了很多产品,主要针对B端切入市场,市场属于跑马圈地的阶段。
 但是测评行业的企业,大部分是传统的互联网企业转型而来,缺少对当前营销环境变化的深度了解,运营模式和公司的管理体系,还是“商品思维”模式,这些企业在竞争中会处于劣势。